母校新闻
走出校园,校企合作,共同推进教学改革 | ||
发布时间:2011/5/7 23:45:59 本文共阅读1593次 | ||
2011年4月18日下午,在国家教学名师孙肖子教授、教务处副处长郭宝龙教授,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国家电工电子教学基地主任石光明教授带领下,电工电子教学团队相关课程教师一行12人,来到中兴通讯西安研究院,就有关课程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特别是卓越工程师计划等方面问题与中兴通讯的十多名领导及相关项目负责人进行了座谈,直接聆听昔日的高校毕业生、如今奋战在著名企业一线的优秀研发者的深切体会,以及对学校教学改革的意见与建议。
![]() 座谈会现场
![]() 合影留念
本次座谈会得到了中兴通讯西安研究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以中兴西安研究院副院长何刚总经理为首的,包括系统部、无线前端部、数字逻辑部、人力资源部等10多位项目负责人参加会议。
在座谈会上,郭宝龙副处长首先介绍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的情况。建议在西电—中兴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计划协议的基础上,构筑西电和西安中兴的长效交流平台。孙肖子教授介绍了电子线路类课程教学改革动向;石光明教授介绍了西电在基础课及实验课教学方面的改革、成绩及存在的问题,并殷切希望中兴通讯的工程师们对学校教学提出改进意见。当问及基础教学时,西安中兴通讯研究院副院长何总郑重指出:(1)要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教育。基础理论,包括算法对工程实践具有极大的指导作用,基础理论薄弱,会表现出动手能力强,但分析问题能力弱,进而创造能力下降。何刚总经理说要想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本科阶段的基础课很重要,工程上需要最根本性的理论指导,什么是基础,要把这个信息和观点传递给学生。(2)要加强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在基础理论扎实的基础上,提高本科生的创新性意识,不仅要把创新性思维浸透到每个教学环节中,还建议学校专门开设启发创新性思维的课程。当问及要不要开设芯片设计课程时,何总说:模拟和数字芯片的设计是未来中国企业和国外企业竞争抗衡的核心,建议在高校本科生教育设置集成电路设计课程。座谈会上,中兴通讯的系统部、逻辑设计部、射频功放设计部以及无线前端设计部的负责人分别对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实验方式、实验及测试报告等方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指出在微波方面要增加“有源”方面的教学份量;要引导学生把学过的知识串联成系统;指导学生学会制定实验方案;训练科学的实验方法;写报告要有思路,上课内容方式方法不要太死板等等。何总还意味深长地说,中兴通讯西电的学生很多,要更好地显现西电教育教学的特点,发扬西电教学模式的优势,在学生身上打上西电的“印记”,一看就知道是西电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本次座谈会上,中兴通讯人力资源西安平台负责人刘总介绍了人力资源建设的情况,并与郭宝龙副处长关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联合培养的具体实施进行了探讨。
座谈会后,中兴通讯组织安排参观了西安中兴手机事业部,手机从开始研发到最终的用户手里要经过一系列的测试,包括软件、硬件、可靠性、外场等系统测试。手机实验室占地1300多平方米,并通过了CNAS国家实验室的认可,其中包括EMC电磁兼容、结构与寿命、音频、模拟用户、环境、射频测试、基带、OTA等测试实验室,可以满足所有频段所有产品测试需求。
与会老师都觉得通过此次访问收获良多,本次座谈会为进一步加强校企双方紧密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探索企业的优秀人才需求、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我校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
||
|
||
标签(Tag): | ||
上一篇:校党委常委会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重要讲话精神 下一篇:学校召开“十二五”学院规划汇报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