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堂

谢维信
发布时间:2010/9/9 22:18:15  本文共阅读6065次

    谢维信,1941年12月生,广州市人。1965年毕业于西安军事电信工程学院并留校任教。1981年至1983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作访问学者;1986年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由讲师直接晋升为教授;1989年至1990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作访问教授;1990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博士生导师;1994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现任深圳大学教授,深圳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电子学会信号处理分会主任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多值逻辑与模糊逻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神经网络与计算机智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科学E辑》责任编委,《电子学报英文版》副主编,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电子学科评议组专家。
    谢维信长期从事雷达信号处理与雷达目标识别、模糊信息处理、智能人机交互、对地观测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做出了显著成绩。先后承担了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30多项,多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省部级奖励多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发表科研论文19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
    1981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从事雷达成像的研究,率先用计算机处理获得雷达成像图片。科研成果“柔性自动目标识别”1996年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完成了国防项目“常规雷达目标识别技术研究”,“杂波中雷达目标检测的分形方法研究”和“雷达目标识别分类技术”。对模糊信息处理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发表于IEEE刊物上的论文被美国知名学者列入“模糊集理论及其应用重要文献1000篇”之中。科研成果“模糊集的信息量以及模糊信息和香农信息的关系”1984年获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科研成果“用模糊集理论研究图像信息和图像质量准则”1987年获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1年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模糊信息处理”的研究并且通过国家验收,验收结果为“A”级。专著《工程模糊数学方法》1991年在国内和台湾同时出版;专著《模糊模式识别》(合著)1993年获第七届中国图书奖。1997年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模糊聚类的新方法研究”,用模糊信息处理方法和其他智能方法进行图像处理和目标识别;系统地研究了模糊聚类的理论和算法,提高了算法的速度和聚类结果的最优化程度;研究了模糊系统和人工神经网络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模糊神经网络构成及其相应的学习算法;基于模糊聚类算法与模糊神经网络方法进行了图像的分割、增强与识别,并已用于航空摄影图像的处理和识别;提出了基于模糊集理论和神经网络方法的雷达目标识别方法,实现了对目标机型和架数的辨识。主持完成的国防预研项目“人机界面信息技术研究”,1992年获机械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其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军事指挥系统。研制的国家“863”项目“智能计算机在大中城市及重要行业的大型应用系统” 2000年通过国家“863”项目“306”主题验收。主持完成的国家“863”项目“对地观测技术应用于深圳城市规划工程”,经 “308”主题验收为“A”级,并获2003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完成了解放军总参项目“对空观察哨网空情报知与处理系统”的研制,2004年获解放军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成果已应用于沿海防空系统。
    在深圳大学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担负培养博士生、硕士生和博士后的任务,已培养50余名博士研究生和名90余名硕士研究生,以及6名博士后。

标签(Tag): 谢维信
上一篇:应启瑞
下一篇:已经没有了
相关文章